比特币十年,购买方式的变迁
“应该把10月31日定为区块链日,1月3日定为比特币日。”这是某位区块链爱好者在某个社群里说的一句话。
弹指间,比特币马上要迎来它的第一个“十周年”了。
十年前的10月31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第一版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就将白皮书中的设想变为了现实。但2年之后,中本聪却选择销声匿迹。由他开启的区块链世界,却渐渐热闹起来。
很多人因为比特币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更多的人因为错失了比特币而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早点买比特币。如果早点买比特币,现在就一定能发财吗?
其实,关于比特币的购买方式,也发生很多次“变迁”。
比特币历史上的第一笔交易,不是那个“花了10000比特币买披萨“的程序员,而是2009年10月12日,在Sirius交易所发生的一笔交易。当时,New Liberty Standard开设了一项买卖比特币的服务,并用挖掘比特币的电力价格,算出了1美元可以兑换1309.03枚比特币。在New Liberty Standard上线该服务7天后,一个推特名为“MarttiMalmi”的用户,在该平台使用PayPal以5.02美元的价格,从Sirius处购买了5050枚BTC。按照当时的交易计算,第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应该是0.0001美元。
在国内,最早的比特币是“场外交易”。后来,在神奇的淘宝网上也可以购买比特币: 在比特币突破100美元的时候,我去淘宝买了半个回来玩儿。哈哈~这货感觉就是郁金香事件的高级版,不过至少会在货币史上留名。
后来,因为政策原因,淘宝禁售相关的虚拟货币以及软硬件、教程:
现在,交易平台上的虚拟货币购买流程一般是“法币——稳定币——虚拟货币”。以前,一般是直接把法币转到交易平台公司的账户中,在留言栏写上自己的账户ID,就完成了入金,可以开启“法币——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的购买方式变迁,背后是监管环境、监管政策的变迁。合理、适度的监管,才会让区块链世界发展得更好,让比特币走得更远。
来源:比特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