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7|回复: 0

一文读懂,加密货币背后的惊人布局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5

回帖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8
发表于 2024-4-5 1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迩来,女版巴菲特做了个大胆的预测:在牛市情况下,比特币将到达380万美刀。
华尔街名人,女版巴菲特
照这个架势下去,币圈最大的赢家可能不是公开持有数量最多的MicroStrategy公司,也不是每天被股东疯狂diss的马斯克,而是一个来自中美洲的小国。
2021年6月萨尔瓦多搞了个骚操纵:把比特币当做法定货币流通。更离谱的是,他们还要在火山旁造一座“比特币之城”,按照测算投入的比特币将凌驾30万个。
随后,总统纳伊布隔三差五就在推特上发布动态:
本日我们又拿国库的钱,用手机买了XX个比特币。

一个主权国家,正在全民疯炒比特币。
然而,不管未来比特币能涨到多高,本质上都无法改变这是一场充斥着投机和泡沫的资源盛宴,参与者也无法逃脱韭菜和收割的终局。


1、疯狂的构想

只管比特币在环球已经是当红的辣子鸡,但它的诞生实在还是个冷知识。
众所周知,“数字货币”是经济学家哈耶克在1976年出书的《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书里提出的,他诺奖得主的头衔也确实激励了一大批人研究数字货币。
然而比力尴尬的是,对数字货币热情最高的不是研究员、经济学者,而是一群寻求人类永生的疯子,江湖人称“逆熵者”。

本来他们要做的很简朴,就是利用液氮(-196℃)可以完美保存生物代谢和生长运动的特性将人类冰封,然后比及科技允许的时候再解冻,让冰封者“复活”。
为此,他们还建立了“生命延长基金会”,并在1976年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初次冰封。而且只要是有意“在未来复活”的人,只需花费8-20万美元就可以将自己“保存”,整个筹划相称疯狂。
但很快他们就被一个问题难住了:倘若一个人被冰封上千年的人复活后,原先的国家已经消散,那么他以主权背书的财富也会清零。
也就是说,一个财富清零的人即便复活了,也很难在未来活下去。
逆熵者的冰封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必要一种具备秘密性、不受国家束缚、且广泛承认的货币,于是鬼使神差下数字货币就成了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
逆熵者们提出了由假造银行发行,再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的“加密货币”构想,甚至还奔忙在世界各地,试图说服各国把货币交给自由市场,效果还是以研究所倒闭而告终。
确切的来说,制约数字货币的并非资金问题,技术层面才是最大的掣肘。遗憾的是,逆熵者的研究所才关停没多久相干技术就到了成熟阶段,上天给他们开了个大大的打趣。
2、全盘皆输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货币的发展离不开“三大件”。
起首是最为基础的密码学,由于数字货币必要满足保护用户隐私、难以被窃取和替换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以太坊等一众数字货币被称为“加密货币”的因素之一。

但现代密码学的研究方向和数字货币是在同一年提出的,都是1976年。现如今编程常常用到的盲签、椭圆曲线算法、时间戳账本根本都是在80年代后期才出现,更为成熟的哈希算法更是到了2001年才发布——这也是比特币现在利用的加密手段。
其次是互联网。
作为美国军方办理通信问题的一种手段,固然诞生在1960年代,但一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全面商业化,首个提供拨号上网的服务商更是在1990年才出现。除此之外,当时的网络传输速率也一言难尽。
信达雅的翻译过来就是,面对数字货币的宏伟蓝图,时下的互联网也只能说一句:臣妾无能为力。
至于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的支付系统,就等于还没学会走就要和刘翔比跨栏,耶稣看了都要目瞪狗呆。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密码范畴提出“盲签方案”的大卫·乔姆倒是在1995年捣鼓出了一个名为eCash的支付系统,但也仅仅局限于商家之间生意业务,而且访问量增长的时候还会随机性崩溃...
客观来说,实在人类在1976年提出的数字货币自己就过于超前,远不是上个世纪的科技可以实现的,大概说从纸币到假造货币必要一个过渡环节。
1996年,一个白天研究肿瘤、晚上爆肝编程的斜杠青年发起了“E Gold”项目,表面看这是一种不受羁系和市场影响的私家货币,但本质上却是妥妥的电子货币。
由于E Gold锚定的是黄金,利用其生意业务的人是信赖背后的实物黄金,很像金本位的升级版。听说为了支持货币流通,其首创人在保险柜里囤了3.8吨黄金,价值8500万美刀。

虽说E Gold已经有了数字货币的雏形,但缺点也很明显:受信托的第三方就是最大的漏洞——想象一下,所有人都把钱放在某个机构,那么资金的总量、行止谁说了算?
也就是说从逆熵者到E Gold漫长的30年里,所有投身数字货币的有生力量都喜提game over,不过有句话说得好:那里有梦想,那里就有带头年老。
3、比特币诞生

2008年10月,一个“中本聪”的匿名朋克公开发表了《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他的比特币在联合了智能合约、工作量证明、分布式网络等技术后,完美的攻克了数字货币末了的壁垒。

此中智能合约办理的就是“第三方”的漏洞,这个技术的原理很简朴:就是取消受信托的第三方,转而让计算机相互签署协议,并执行。可以说是在规避bug的同时,还绕开了世俗层面的羁系,就跟站在大气层上用8倍镜玩绝地求生一样。
工作量证明则是“挖矿”的手段,大概意思就是参与者在一个固定的算法下去办理某个非常复杂的数学困难,第一个找到办理方案的人可以拿到新铸造的货币。由于整个过程必要斲丧大量的算力和电力,前几年也遭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域的抵制。
而分布式网络技术更像是智能合约的基础,简朴来说就是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毗连起来,里面既没有中心节点,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是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告急一环。
由于比特币的结构是一个线性的链表,每个链表又是以“小区块”的情势串联而成,所以由其整合后的一大堆技术就成了最初版本的“区块链”。

在产品发布这块,雷布斯成功让小米su7成了全网的饭后闲谈,当年的中本聪也不遑多让,同样是踩着金融危机的余波、在人们对金融系统产生怀疑时抛出了比特币。而且2100万的数量上限,加上越往后挖矿越难的设置,也让比特币在肯定水平上具备了稀缺的属性。
效果现实却很打脸:小米汽车27分钟大定50000,雷军成为雷神;比特币则没受到太多关注,发布三年还是技术职员的玩物....
笔者这些年在研究财产的时候,发现了个很风趣的细节:明显很多技术都出如今美国,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人。
好比美国搞出的半导体,成就了日本的高光时候;美国研究出的锂电池,让化身无间道的日本人带走,数字货币也是同样的剧情。

日裔美国人“中本聪”开发出比特币后,根本是个无人问津的状态,然后2010年脑回路清奇的小日子就开启了助攻模式——建立比特币生意业务所Mt.Gox。
生意业务量激增,很快就动员了比特币价格上涨,甚至还引来了环球的关注。这就让我非常怀疑,那个神秘的中本聪是否就来自日本?
效果找了一圈,发现确实有个叫中本聪的日裔美国人,但偏偏日本官方观察后否认了...

要说日本是刀尖上玩火,那另一个国家就是鼎力大举出古迹。
2013年塞浦路斯发作金融危机,银行却做了个愚笨的决定,就是没收人们的资金,这直接导致很多人扬弃法定货币,去拥抱比特币。
那年2月,比特币生意业务价格还是31美元;仅仅过了9个月,就暴涨到了10000美元。
至此,比特币彻底火了,假造货币的时代到临。
4、发作、杂乱、骗局

币圈有个冷知识:险些所有加密货币都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孙子辈”。
一方面比特币发布的时候就是开源模式,意味着只要懂点编程就能在原始代码的基础上copy一个比特币出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厘革和创新。
另一方面是以太坊发行后搞了个ERC20协议,可以简朴理解为制作加密货币的模板,只不过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衍生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只必要得到一串货币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就能在5分钟内开发出一种新的加密货币。

所以在比特币取得成功后,人们就像发现新大陆般蜂拥而至,币安币、泰达币、莱特币等眼花缭乱的货币相继出现。
笔者查了下资料,以太坊发行的2014年环球加密货币的数量大约是600左右,到2020年的时候就凌驾了8000,6年飙升十几倍。
当时的情况跟2022年Chat GPT出现后大模子发作很像,但在这种既缺乏羁系,又刚刚起步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诸多乱象。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大多数新兴行业发作过后都难逃最终的“二八定律”,这意味着大多数玩家都会灭亡,站在上帝视角看加密货币也是这般,甚至有些货币的生命期只有可怜的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快速赢利就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币圈总是充斥着各种假消息,程序员会在开发时留下暗门、隐藏程序,给货币订定晦涩难懂的规则,到后面连生意业务机构都忍不住了局了。好比趁散户晚上睡觉时改变K线图走势,这样就能光明正大的强行平仓完成收割。

换句话说就是,本来你是赢利的,愣是被人用技术手段搞成了亏钱,可以说币圈就是散户的绞肉机。
那里有铜臭味,那里就有资源,很快华尔街那群智慧的脑瓜也盯上了加密货币。他们很清晰通货紧缩的货币没有任何价值,却不妨碍成为自己赢利的工具。
于是便开始设计比特币期货、以及相干的ETF和股票,鼓动投资人和LP配置加密货币,随着“加密货币第一股”上市整个金融行业都成了被裹挟的一员。
机构都在心照不宣的投资币圈,来由很简朴:出去忽悠人,总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站在投资前沿,这样才不会显得low。
放眼环球,加密货币也许不是最大的泡沫,但完全算得上最大的骗局之一。
5、归宿

客观来讲,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也不是一无可取。
往小了说,数字货币可以取代现金在流通环节的消耗和成本,而且其最为焦点的区块链技术还能提升生意业务服从,全面追踪网络生意业务,避免逃税、洗钱等现象发生。

往大了说,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扩大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好比实时监测市场情况,助力中央银行实行精准调控。即便放眼环球,也是新兴国家摆脱美元支付体系的告急手段之一。
然而,加密货币诞生的初志却是为了绕开羁系,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意业务体系。这本质上就是在与地球的主人争取主导权,且不说在缺乏羁系的情况下成为资源的敛财工具、繁殖种种乱像,还会成为洗钱、漏税的避风港。
回看人类文明的数千年,从石器到铁器,从冷武器到热武器,从物理攻击(现实)到魔法攻击(网络),任何具备颠覆性的手段最终都像洄游的大马哈鱼一样涌入权势巨子。已往云云,未来亦云云,数字货币掌握在国家手中才气效益最大化。
文章的末了,我想起一位老传授的观点:
西欧最早发行数字货币是想率先抢占环球市场,最终他们的尺度就是国际尺度,形成新一轮“霸权”。
只管这场数字时代的货币战已经来临,但对于资源而言却是:哪怕20年后币圈毁灭,也不妨碍自己在前15年炒作、捞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球区块链交流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14:47 , Processed in 0.2648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